超微粉碎技術對生物粉體的影響
超微粉碎技術是為適應現(xiàn)代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并廣泛應用在食品、中藥等加工領域方面。
粉體的超細粉碎技術及設備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由于各個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使其對于粉體的粒度等理化性質(zhì)的要求越來越高,符合所需要物性的粉體往往能給產(chǎn)品帶來更好的體驗效果及附加值。超微粉碎技術是為適應現(xiàn)代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并廣泛應用在食品、中藥等加工領域方面。
一、超微粉碎技術 超微粉碎技術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是指利用沖擊、碰撞、剪切、研磨、分散、分級、表面包覆等機械加工手段,將物料粉碎至微米級的加工新技術;具體指利用機械或流體動力的方法克服固體內(nèi)部凝聚力,將0.5~5mm的物料粉碎成直徑小于10μm的超細粉體的操作技術。
二、超微粉碎技術的種類 目前,微粒化技術有物理粉碎法和化學合成法兩種。物理粉碎法有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主要借助球磨粉碎機、沖擊式粉碎機、氣流粉碎機及高頻振動式超微粉碎機等常用設備的機械作用,或者利用高壓、高速氣流的能量,使物料顆粒相互產(chǎn)生劇烈的沖擊、碰撞和摩擦等作用力,從而實現(xiàn)對物料的粉碎,該法成本低、產(chǎn)量大,是制備超微粉體的主要手段。化學合成法是借助于分子或者離子、原子進一步合成制得微米級、亞微米級甚至納米級的粉體,但產(chǎn)量低,加工成本高,應用范圍窄。
三、超微粉碎的原理 對于中藥材和保健食品的超微粉碎,主要是指細胞級的超微粉碎(簡稱細胞破壁)。 細胞破壁是指以植物類材料細胞破壁為目的粉碎作業(yè),它不以粉碎細度為目的,而是追求細胞的破壁率。物料經(jīng)超微粉碎后,破壁率可達90%以上。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學者研究并提出的。 超微粉碎是基于微米技術原理的。隨著物質(zhì)的超微化,其表面分子排列、電子分布結構及晶體結構均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塊(粒)材料所不具備的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從而使得超微產(chǎn)品與宏觀顆粒相比具有一系列優(yōu)異的物理、化學及表界面性質(zhì)。
四、超微粉碎技術對生物粉體的影響 超微粉碎技術是通過對物料的沖擊、碰撞、研磨等手段把原材料加工成超微粉體,使其理化性質(zhì)和結構功能都有一定的改變,其中包括粉體原料的粉體粒徑的高精度分級和表面活性改變。
(1)超微粉碎對粉體有效成分提取的影響:提高原料的有效成分、營養(yǎng)物質(zhì)、微量元素等成分的溶出率。通過體外溶出法比較黃芪細粉和超微粉的溶出率差異的溶出與粉體粒徑大小密切相關;超微粉碎技術對紅景天、靈芝等多種原料有效成分的影響研究也獲得同樣的實驗結論,即是結果表明超微粉碎顯著提高了紅景天苷、靈芝多糖、三萜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
(2)超微粉碎對粉體生物利用度的影響:增加體內(nèi)消化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產(chǎn)品的利用率。超微粉碎技術可以保留粉體顆粒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對超微物理粉碎及普通粉碎處理的鐵皮石斛粉體進行體外抗氧化活性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鐵皮石斛超微粉對自由基清除能力顯著高于普通粉;西蘭花凍干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隨著粒度的減小而增大;超微粉碎顯著提高了香菇多酚溶出率及抗氧化活性。
(3)超微粉碎對粉體加工特性的影響:改善了原料的加工特性,提高物料利用率,節(jié)省資源。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對糯米理化性質(zhì)、加工特性的影響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在減小粉粒徑的同時,可明顯改善其高溫持水能力、透明度、沉降性能等。
小結: 目前,超微粉碎技術在國內(nèi)外越來越多的運用于許多功能食品的生產(chǎn)中,它使得原本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或利用的原料重新被利用起來,由此獲得了多種功能食品、新食品的生產(chǎn)材料,增加了食品品種,提高了天然生物資源的利用率。藥物超細微粒的制備技術對藥物制劑理論的滲透與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改善藥物的吸收,改變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還可作為DNA、抗腫瘤藥、多肽及蛋白質(zhì)藥物的輸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