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技術在特醫食品中的應用前景解析
將超微粉碎技術應用于特醫食品的研制中,將有助于高品質特醫食品的開發,有利于推動我國醫用食品創新技術發展。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SMP),簡稱特醫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該類產品能夠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從而在減少并發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醫療成本等方面有顯著效果。我國《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中指出,特醫食品、飲食治療是多種遺傳代謝罕見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從上世紀開始,FSMP在歐洲、美洲、澳洲等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臨床輔助治療過程中的產品。根據產品形態,FSMP可分為粉劑型和乳劑型。
適于作特醫食品的果蔬有菊粉、黑米、紅米、大棗、蘋果、山楂、枸杞、蓮藕、牛蒡、毛木耳、龍眼肉、羅漢果、百合等。但事實上我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市場產品種類稀少,選擇有限,且加工品質較低,產品多依賴進口,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加工粉碎技術的局限。
超微粉碎技術 超微粉碎技術是用特殊的粉碎設備,使物料在碾磨、沖擊、剪切等作用下將物料粉碎至粒徑為10-25μm以下具有界面活性,呈現出特殊功能的微細顆粒的過程性,并保證了原料成份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超微食品產品由于其粒度極細,比表面積大,與人體腸胃接觸面增大而使吸收充分,能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其的潛力已引起食品制造業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表明,超微粉碎技術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種作用。 目前,超微粉碎技術主要由干燥技術及粉碎技術兩大關鍵技術組成。其中,干燥技術包括微波干燥、熱風干燥、冷凍干燥、噴霧干燥、滾筒干燥等,粉碎技術分為干法粉碎和濕法粉碎。
干法粉碎是將干燥脫水的物料采用氣流式、高頻振動式、旋轉球(棒)磨式、錘擊式等方式進行粉碎,生產出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學活性、生物活性等特質的食品粉體。
濕法粉碎技術則是利用粉碎設備將流動性或半流動性物料粉碎的技術,相較于干法粉碎,具有能耗較低、無粉塵危害、發熱量小等特性,同時達到均質、乳化的要求,產品口感細膩,極適于熱敏性物料的處理,特別是在果蔬加工與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超微粉碎技術在特醫食品中的應用優勢 在特醫食品中,超微粉碎技術將源自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食品原料經超微粉碎加工制成超微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復配混合成新型食品。 (1)增強有效成分的水合特性 食品的水合特性包括溶脹、保水性、吸水率和孔隙率。
食品原料經過超微粉碎之后,粉體的平均粒徑減小,表面能增加,顆?;钚栽鰪?,水溶性提升。因此,將超微粉碎技術應用于特醫食品的原料處理,不但可以提升食品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適應性,還可以顯著提升特醫食品的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種類。 (2)改善粉體的流動性、結構與功能 食品的營養成份和功效不僅取決于食品的化學結構和成份,還與食品的物理狀態及粒度密切相關。粉體的流動性常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壓縮度來表示。
影響粉體流動性的因素很多,可分為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等)和粉體自身因素(如粉體粒徑、表面狀態、形態等)。Santhalakshmy等通過研究3種不同超微粉碎技術制備玫瑰花粉體的流動性得出,隨著超微粉碎功率的增加,粉體均一度增加,休止角與滑動角降低;果蔬中的黃酮類、脂肪酸等物質在經過超微粉碎后提取率提升,蛋白質、多糖類物質的溶解性、結晶型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