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關于支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江西省關于支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貫徹實施。
2024年5月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關于支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工作部署,以冷鏈物流基地(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為牽引,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短板工程,切實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力爭到2025年,全省農產品綜合冷鏈流通率達到16.5%,其中肉類、果蔬、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45%、13.5%、21.5%;綜合腐損率下降至10%,其中肉類、果蔬、水產品腐損率分別下降至6.5%、10%、9.5%?,F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強統籌規劃
(一)健全工作機制。省委和省政府加強對冷鏈物流工作的領導,定期召開專題推進會議,高位推動、協調解決冷鏈物流發展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在現有全省現代物流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下增設全省冷鏈物流工作專項聯席會,由省供銷聯社任召集人單位,相關省直部門為成員單位,負責常態化監測全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運營情況,分析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研究提出相關政策措施建議,制定年度工作清單,年底向省委和省政府報告進展情況。各地要積極謀劃冷鏈物流發展,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細化落實支持措施,形成上下聯動合力。(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聯社,各市、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行掛圖作戰。綜合分析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和冷鏈物流建設總體布局,編制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作戰規劃。統籌考慮農產品供需情況和現有冷鏈運輸線路,編制全省冷鏈運輸干支線建設作戰規劃。按照“需求導向、分批建設”的原則,積極對接食品產業園等,以農產品進入冷鏈體系的需求為導向,合理布局、把握節奏,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干支線建設實行掛圖作戰,壓茬推進。統籌用好中央資金、省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銀行貸款、民間投資等各類資金,力爭2024年在瑞昌市、柴桑區、蓮花縣、贛縣區、安遠縣、寧都縣、樟樹市、弋陽縣、吉州區、萬安縣、金溪縣、資溪縣等地布局建設萬噸(及以上規模)冷庫;力爭2025年在進賢縣、廬山市、永修縣、上猶縣、上高縣、鄱陽縣、鉛山縣、婺源縣、新干縣、南豐縣等地布局建設萬噸(及以上規模)冷庫;力爭2026年在濂溪區、武寧縣、樂平市、興國縣、大余縣、萬年縣、井岡山市、永豐縣等地布局建設萬噸(及以上規模)冷庫。冷鏈資源空白縣(市、區)要根據本地實際進行科學論證,建設條件成熟才可進行建設,嚴防項目盲目上馬,力爭逐步實現全省主要農業縣和物流大縣冷鏈服務全覆蓋。開通省內主要城市連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的冷鏈運輸干線和省內支線。2024年新開通10條以上冷鏈運輸干支線;2025年新開通20條以上冷鏈運輸干支線;2026年以后分批次開通50條以上冷鏈運輸干支線。試點開通連接特色農產品產地和主要消費城市的小編組直達冷鏈班列和公路冷鏈專線。(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有關市、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建發展聯盟。發揮全省骨干冷鏈物流網建設牽頭單位“主力軍”作用,組建貫穿產業鏈上下游和同業企業間的江西冷鏈物流發展聯盟,并加入中國冷鏈物流聯盟。建設設區市級冷鏈資源整合平臺,創新冷庫資源入股、股權合作、管理輸出、業務嫁接等聯合模式,推動聯盟內企業盤活存量、抱團發展、精細分工、流程再造,共享閑置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和相關業務,盤活和優化配置現有冷庫資源,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推動聯盟與冷鏈資源空白縣(市、區)以市場化方式開展談判,盡快確定投資意向、簽訂投資合同。鼓勵聯盟與各地通過集中打包冷鏈基礎設施與冷鏈運輸干支線相關建設項目的方式,聯合市縣投資平臺、國有企業及社會投資主體共同開發打造區域冷鏈骨干網絡。(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引入民間資本。制定全省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引入民間戰略投資者參與建設運營規劃方案。依托國家重大項目庫,建立健全我省重大冷鏈物流項目儲備庫,實時更新項目進度和融資需求,并通過江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及時向民間資本分批次推介冷鏈物流項目,鼓勵各類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主體參與各地冷鏈物流重大項目建設。發揮國有投資運營平臺引導作用,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產權交易、并購重組、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等方式,支持帶動民間資本投資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供銷聯社,各市、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投融資支持
(五)加大預算內投資支持。指導各地積極申報冷鏈物流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十四五”時期省預算內基建投資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冷鏈物流項目。(省發展改革委負責)
(六)加大專項債券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報政府專項債券資金需求,合理確定債券發行期限。(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大產業基金支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投資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或重大項目。鼓勵社會資本聯合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共同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谑袌龌绞?,適時在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下組建冷鏈物流子基金。省供銷系統要盤活存量資產,積極參與基金組建,在項目建設和后期運營中,科學測算投資規模,盡可能壓縮與冷鏈無關的配套設施,集約節約使用資金,防止新增隱性債務。(省國資委、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大金融資金支持。綜合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冷鏈物流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定期向金融主管部門提供需金融支持的冷鏈物流企業或項目主體信息。鼓勵金融機構對冷鏈物流行業創新金融產品,對重點冷鏈物流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拓展倉單質押、存貨質押、設備抵押、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金融業務,對符合綠色低碳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提供快速審批、優惠利率等融資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爭取國家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省委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西監管局、江西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用地保障
(九)強化增量用地保障。在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基礎上,支持各地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優先保障冷鏈物流重大項目的用地,合理確定冷鏈物流項目土地出讓起始價。(省自然資源廳,有關市、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強化存量土地利用。鼓勵萍鄉市、九江市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優先用于冷鏈物流重大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利用工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符合規劃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和租賃的,按規定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對利用原有土地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企業,在規劃許可、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許可等方面依法辦理。(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強化鄉村振興項目用地保障。支持農村地區的冷鏈物流設施項目納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范圍。鼓勵通過農村閑置房屋復合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綜合整治等方式保障產地倉儲保鮮設施用地需求。永久性農產品產地預冷設施用地按建設用地管理,在用地安排上給予積極支持。與生產農產品直接關聯的保鮮存儲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支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地區依法依規通過入市方式使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取得土地用于建設產地型冷庫和倉儲保鮮設施建設。(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降低企業成本
(十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簡化涉冷鏈物流企業的事項審批流程,全面推廣資質證照電子化,完善便利服務。在冷鏈物流領域探索推行“一照多址”,支持冷鏈物流企業網絡化發展。(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十三)降低用能成本。落實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價格支持政策,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大力支持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利用自身保鮮倉儲設施、廠房屋頂以及廠區空置土地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用,降低冷鏈系統運行能耗成本。加強科技賦能,推廣環保節能設施設備、技術工藝,爭取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有關政策,支持我省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示范效應明顯的冷鏈物流項目納入推薦清單。(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降低運輸成本。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全國統一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內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省交通運輸廳負責)
五、落實財稅支持政策
(十五)強化依法依規履約。各地要依法履行與投資主體簽訂的合法合規合同,嚴格兌現合法合規的優惠政策和有效承諾。積極引進全國知名冷鏈物流頭部企業和平臺企業,與省內冷鏈設施資源對接合作,各地對重大冷鏈招商引資項目,可以依法依規制定并給予“一事一議”優惠政策。(有關市、縣〔市、區〕政府負責)
(十六)落實稅收支持政策。物流企業冷庫倉儲用地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冷鏈物流企業按規定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冷鏈物流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支付過路過橋費、財產保險費等取得合法有效扣稅憑證的,允許按規定作為進項稅額抵扣。鼓勵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參與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或入選高成長性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給予相應政策支持。(省科技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高發展質效
(十七)提高“最先一公里”集貨能力。利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等國家冷鏈物流支持政策,分年度儲備、建設一批具有本地農產品特色優勢的產地倉儲保鮮設施項目,完善產地預冷、分揀分級、初加工、集散配送等功能。結合“一村一品”等特色農業發展規劃,選取一批鄉鎮、村布局具有快速移動、預冷保鮮等功能的田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推廣設施巡回租賃、“縣域產地中心冷庫+田間地頭移動冷藏設施”“集配中心+田間地頭移動冷藏設施”等模式,選取5個以上重點縣(市、區)開展“縣域產地中心冷庫+移動冷藏設施”試點,暢通鄉村冷鏈物流“毛細血管網”。深入實施“頭雁引航雛鷹振飛”行動,創新“冷鏈物流+種植養殖”“冷鏈物流+農產品加工”等新模式、新業態。在農產品產地冷鏈資源富余的地區,堅持“外引內培”雙輪驅動,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優質農產品銷售平臺或企業,消化、盤活、用好冷鏈資源,發揮農產品低價錯峰存儲、平抑物價等作用。(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聯社,有關市、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提高中段干支線運輸規模。用好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支持南昌和上饒打造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爭取2024年底前基本建成運營南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2025年底建設運營上饒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發揮基地資源集聚優勢,整合貨源、運力、倉儲等資源,開展規?;滏湼芍Ь€運輸,優化冷鏈運輸干支線布局,健全全省至華東、華南、華中地區冷鏈運輸網絡,進一步拓寬全省至華北、西北、西南、東北地區冷鏈運輸通道。(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提高“最后一公里”服務質量。用好國家有關政策資金,鼓勵連鎖商超、農貿市場、生鮮電商等領域流通企業在供應鏈末端完善冷鏈物流設施設備,推動建設改造節點倉、前置倉等末端冷鏈物流配送站點,增配移動冷庫(冷箱)等產品。支持一批產銷地集散冷鏈流通基礎設施項目,到2024年底建成九江贛北果品交易大市場、中國(贛州)華東農副產品綜合商貿物流城,進一步增強冷藏保鮮等便民惠民服務能力,提高冷鏈物流終端配送效率。(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鼓勵第三方社會化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推動冷鏈云倉、共同配送、零擔物流等模式推廣應用,提高冷鏈資源綜合利用率。積極培育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鼓勵具備實力的冷鏈物流企業參與全國星級冷鏈企業評定,提升冷鏈物流企業標準化、集約化、規?;?、數字化、綠色化水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快推進數字轉型應用。打造冷鏈物流智慧管理和交易平臺,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冷鏈物流大數據基礎平臺。加強冷鏈項目建設信息共享,推動各類冷鏈設施信息化改造數據和并網,實現冷鏈流通各環節的智能化管控和高效率運行,并逐步建立集信息匹配、交易撮合、物流服務、品牌推廣、社交營銷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宗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優化發展環境
(二十二)增加通行便利。完善和優化城市配送冷藏運輸車輛的通行和??抗芾泶胧?,合理增加冷鏈配送車輛卸貨臨時停車位和停車時長。嚴格執行國家冷藏
保溫車輛投入運營的相關要求,在車輛準入、年度審驗、強制報廢等環節依法依規給予支持。鼓勵
冷藏車輛通過安裝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和預約通行,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
(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聯社,各市、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增加人才供給。支持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開展冷鏈物流專業建設,加大力度培養我省冷鏈物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持江西冷鏈物流研究院建設,搭建冷鏈物流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加強相關高校“物流管理”國家級一流專業點建設。鼓勵相關高校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支持相關高校與有關行業協會、冷鏈物流重點企業合作,成立冷鏈物流現代產業學院,打造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培養實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增強發展氛圍。加強冷鏈物流理念宣傳和冷鏈知識科普教育,提高公眾認知度、認可度,培養良好消費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培育誠信企業,樹立行業標桿,加大違規違法典型案件曝光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依托現有物流行業協會組織,開展冷鏈物流統計試點。支持現有物流領域社會團體宣貫冷鏈物流相關標準,開展業務技能、管理等方面培訓,提升行業發展質量。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冷庫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的實施意見,定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抓細抓實冷庫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監管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和操作規范,建立冷鏈物流全鏈條協同監管機制,保障生鮮農產品和食品消費安全。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群眾參與監督,營造社會共治氛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