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弱似春綿,強似秋練,氣勃郁以揚布,香氣散而遠遍”,這是晉代束晳《餅賦》中的內容,其中的湯餅便是我們熟悉的面條,而從詩的背景以及內容不難看出,面條作為一種借而充饑的傳統(tǒng)食物,在我國擁有著非常長的發(fā)展歷史,并且即便在我國如此繁榮的飲食文化中,也占據的重要的位置。但就是這樣一種食物,如今卻開始被不少人所抵制,而抵制的原因和一個字扯上關系——胖。
近幾年,網上越來越多的“偽科普”將面條和發(fā)胖聯(lián)系在一起,諸如“面條會讓人發(fā)胖,不能和蛋白質同時攝入,要避免晚上食用”的言論接連不斷,甚至還有人從碳水化合物的就角度給出了一個看起來好像合理的解釋,并將碳水視為一種影響變美的“壞”營養(yǎng)素,那么真的如此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人體發(fā)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其實是由于能量的吸收以及消耗造成的。簡單地說,如果一個人一天的攝入量大于他的消耗量,那么多余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被儲存在身體上,而這些脂肪帶來的直觀表現(xiàn)便是體重的增加。換言之,并不是說攝入了碳水就容易發(fā)胖。
不僅如此,碳水還是人體重要的營養(yǎng)素之一。人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幾乎我們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在穩(wěn)定運作的時候都需要消耗能量,而碳水作為一種提供能量的載體,對于我們而言就像是提供活力的燃料。
此外,對于晚上不應該吃面或者說晚上不應該攝入碳水化合物的說法,其實也是錯誤的。碳水化合物只是一種總稱,而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其實對于人體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晚上,人體的消化功能會減弱,身體的各項機能也會相應地放緩,因此如果攝入的碳水是屬于那種易消化的類型,那么確實會對間接的引起體重增加,但事實上,我們熟悉的碳水化合物中其實存在許多消化緩慢的類型,例如豆制品。而在面條的大家庭中,其實也存在全麥面條、谷物面條這種消化緩慢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只要選擇得當,晚上吃面并不是我們變胖的主要原因。
至于蛋白質就更沒什么好說的了,按照此前營養(yǎng)學家給出的建議來看,每頓飯中不但要有蛋白質,還盡量應該做到蛋白質、碳水、蔬菜的比例為1:1:2,這樣才更利于健康以及體重的維持。
總得來說,人們對于飲食與肥胖的誤區(qū),其實很多時候是在為自己錯誤的生活習慣找借口,想要維持好的體型,飲食和運動缺一不可。比如在面條上糾結,完善自己的生活作息其實更重要。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