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企業將在某展會上帶來“人造植物豬肉”。近些年,隨著“人造肉”概念席卷而來,人造肉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造肉產品開始進入市場。人造肉漢堡、人造肉三明治、植物肉雞塊等人造肉產品已在不少品牌餐飲店或鮮生門店上架。然而,“人造肉”市場持續火爆背后,其實是資本的熱烈追捧。
伴隨著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的日益提升,人們也增加了對健康肉類產品的需求。而作為健康肉的“人造肉”產品近年來備受行業人士關注。現如今“人造肉”概念逐漸成為市場焦點。數據顯示,植物肉市場將以每年1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在2025年將達279億美元規模。在政策支持、市場空間廣闊等利好因素的驅動下,人造肉賽道正日漸火熱。
目前,國外“人造肉”企業已紛紛加速開拓中國市場。國內A股肉類上市公司也緊抓“人造肉”風口,開始加速在這一領域布局。中國是非常大的肉類消費國,正在成為“人造肉”企業競相角逐的重要陣地。據悉,某肉制品加工企業推出蛋白素肉戰略新品類“素食界”,并聯名“吃豆人”,推出手撕蛋白肉、蛋白火腿腸等系列產品,試水植物肉領域。
據悉,在即將到來的某次展會上,一公司將帶來“人造植物豬肉”。據說,這是一款由純素蛋白質配方合成的人造肉。其原材料主要來自豌豆、非轉基因大豆、冬菇和米。同人們餐桌上的“真豬肉”相比,該款植物肉的飽和脂肪、熱量都不高,分別不高于86%、66%,同時能提供更多的膳食纖維、鈣與鐵。
其實,從概念上來講,“人造肉”可以分為植物肉和細胞培養肉。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經過擠壓膨化等技術加工而成。而細胞培養肉則是利用動物干細胞制造出的人造肉。不過,有行業人士認為,用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如果不能在工藝、技術上做出創新突破,做不出動物肉的風味、口感,那依舊是“素食”,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在今年“雙節”小長假期間,上海一家鮮生門店內人頭攢動,而擺放漢堡肉餅的冷柜卻少人問津。該“漢堡人造肉餅”不含任何肉類成分,主要由豌豆、大米、綠豆等植物蛋白及馬鈴薯淀粉等制成。一個漢堡餅重227克,售價高達59.9元。可以看出,“人造肉”面臨價格、技術、消費者接受度低等多項問題制約,在國內市場前景充滿變數。
當前,植物肉在市場上有著成熟的擠壓膨化、拉絲蛋白制造技術,其原料主要是拉絲蛋白,追求接近動物肉的口感、外觀和質地。而細胞培養肉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人造肉提取細胞技術還沒得到廣泛運用,生產技術和口感方面提高空間較大。不過,日前“在生物發酵技術與細胞培養肉”研討會上,有團隊透露,技術已取得關鍵性突破,細胞培養效率大幅提升。
環保、健康、肉類代替品,是目前“人造肉”主要賣點。盡管“人造肉”是一個朝陽行業,但是目前依然處于導入期。加上消費者對于人造肉產品大多只是充滿新鮮感、好奇心,畢竟受到傳統肉類產品飲食習慣、價格以及人造肉產品沒有真肉的嚼勁,口感偏干偏淡,且缺乏粘彈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人造肉”企業還要持續在技術、工藝上多下功夫,提高擬真肉程度甚是關鍵。
我要評論